
还原历史,是影像世界的常态。难能可贵的是,能够擦亮城市这面不会说话的镜子,折射出人心既对立又同一的两种心态:懦弱和坚强!
它是真实!
它是假象!
一次刻意的成全,却成为另一种刻意的自我欺骗。
成群的尸体,一声接一声的枪响,击穿的不仅有中国军人,还有几十年后镜像前的另一代人。南京,此刻,不再是我们熟悉的繁华古都,到处是残桓废虚,到处是荒尸断臂,一片狼狈。然而,那废虚中还有不倒的战坦,荒尸中还有两个活下的奇迹,南京,它像一条皱巴巴的丑鱼,在无水的池塘里挣扎着吐着泡泡,想要告诉我们,它曾经活着。
是的,他们都曾经活过。
陆剑雄活过。他一直坚守至南京失守的最后一刻,用布满茧子的大手捂住小豆子的眼睛,挺直背脊,坚定而又冷静的瞪着鬼子们,告诉他们,他会活着,用嘲笑活在他们的夜梦中;
小江活过。那个为坚持留长发,涂红指甲而闹过别扭的女子,在最重要的时刻,却轻轻举起了虚弱的右手,第一个勇敢站出来,站到了鬼子的面前。她和姐妹们紧紧握起手,筑构成一道无形的壁垒,拦截住鬼子们进一步无情摧毁。
还有姜老师,还有唐先生…………
原来,他们都活过。
现在,风干了肉身,成为另一种形态,更有价值的力量。
诉说,会因为真实的描白而变得残酷不仁。
诉说历史,更多时候是在诉说一种疼痛。
黑白,恰恰是属于疼痛的代表色彩。
陆川,巧妙的运用这种颜色,白描出一段真实的历史。没有任何其他电影梦幻般的修饰,他将叙述变得越来越沉重,越来越真实,越来越接近。电影第一次不会因结尾怎样显得重要,最重要的是陆川试图在一个旧的年代里寻找到可能感动这个年代的月光宝盒。
平静的画面,沉重的镜头,无声的描述,都在以一种更直观的方式逼迫观众找寻到这个月光宝盒。
南京!南京!
一部随处充斥悲伤、哀痛、沉闷的电影,它对于我们来说,承载的是去修复一段或许已经丢失了许久的记忆,揭开伤疤,领悟它的真实意义。
而更多时候,它在捏塑一个个凡人的不平凡。
影片上半场仅是一部记录片,零星言语,伴随鼓声的断断续续,击打出战败中国军人的真实形态和残酷灭亡的城市景象,陆剑雄,以一个军人的英勇成就一代军人的勇敢形象。下半场显得热闹起来,主角唐先生和姜老师起初共同点仅因为是认识拉贝先生,明显,姜老师开始的形象就树立于唐先生之上。之后故事随着唐先生的泄密,其小妹的被害,到最后以性命换取同伴生命,都在一步步剥茧出他的另一面人格,一个中国人由懦弱悦变得勇敢的历程。
于是,死亡的人越来越多,而英雄却开始日益丰满起来。
活着,是懦弱。死亡,才是勇敢。
历史告诉我们,英雄,99%都蹲在坟墓里面。而人心这玩意,早就大过了肉身之痛。说得深奥一点,陆剑雄,小江,姜老师,这些英雄都死了,死在陆川家的黑白桌布上,说着通俗一点:他们不都还是为了能活着?!
片名:《南京南京》
导演、编剧:陆川
主演:刘烨、范伟、中泉英雄、高圆圆、江一燕